lemonlars

调查发现,67%的男生在胆小、自卑、依赖、内向程度上比较严重。男孩胆小、自卑、依赖性强、内向等,跟家庭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。性格弱的男生的教养方式,主要集中在溺爱型(50%),专制型(33%)。溺爱型家庭中的男孩,33%是自卑的,86%依赖性强,67%性格内向;专制型家庭中男孩,90%性格内向,70%依赖性强。
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男孩越来越“娘”

父母娇生惯养、百般呵护,父亲角色的缺失;
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以及缺乏适合男孩玩耍的器材和游戏;
社会大环境要求遵规守纪、人们更加喜欢“乖宝宝”等等。

   这一系列因素促使现在一些小男孩的气质偏向于女性化,也就是“太娘”。在家庭教育上,家长往往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,家长保护得太多,孩子做事情会畏首畏尾,独立性就差。
那么,父母们如果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培养“阳刚男孩”呢?

1、从小进行性别教育

   孩子从3岁开始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,从小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是培养阳刚男孩的第一步,父母们要让从小让男孩了解健康男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;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差异,爱好有何不同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些并不需要父母专门指出,而是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赞许孩子和他性别相匹配的行为。

2、父亲承担更多教育责任

   在男孩“女性化”倾向日趋严重的现代社会,父亲必须马上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。特别是孩子3-5岁时,是父亲进驻的最佳时期。这个时候的父亲加入更有利于男孩生理、心理的健康发展,也更有利于孩子男子汉气概的培养。因为,父亲知识面宽广,常常会灌输给男孩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;会鼓励男孩遇事自己动手、大胆尝试;总是以朋友和“大孩子”的姿态,与男孩一起无拘无束地玩耍。

3、树立榜样的力量

  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不同年龄段的同性榜样,鼓励孩子比较自己和“榜样”的差距,确定努力方向。面对孩子和异性朋友的交往时,父母需要把握尺度,既不能完全排斥,也不可以让孩子和异性过分亲近。

4、让孩子承担家务劳动

   担当、责任是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品质。所以,父母们要多给孩子劳动的机会,让男孩能够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角色。并且还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。能够帮助孩子对事情分析、判断、安排的统筹能力的锻炼,使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事物。

5、妈妈学会放手、示弱

   对于有男孩子的家庭来说,从3岁开始,妈妈就应该自觉“退位”。当妈妈过于对男孩精心照顾和保护时,男孩往往会因为对母亲的过度依恋,其“阳刚之气”渐渐消失。如果要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男子汉,妈妈不妨表现得“弱”一些,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。如果母亲过于能干、刚强,就会使孩子没有施展自己本领的天地,他会变得软弱;相反,如果母亲表现得柔弱一些,会令男孩坚强起来,意识到自己有保护弱者、保护母亲的责任。

6、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

  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,尤其是男孩。让男孩多参加集体活动,在运动和对抗中锻炼他们的竞争意识、抗压能力、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。久而久之男孩会变得越来越勇敢,面对挫折也不会退缩。

7、给男孩心理暗示

   比如妈妈可以对孩子说“有儿子就是不一样。”爸爸出差或者出门时,可以对宝宝说“我不在的时候,你要帮忙照顾好妈妈、保护好妈妈”等话语。这些其实用言语对儿子的肯定和暗示——男孩自己是强大的,这样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。但我们的男孩表现出阳刚的一面时,父母也一定要及时的鼓励和赞扬他们比如:“真是个男子汉”之类的话。时间久了男孩们就会变得越来越阳刚和有责任感。

8、参加感觉统合训练

   感统失调是目前孩子存在的普遍现象,而且绝大多数的感统失调严重的孩子是男孩子,因为男孩子天生就应该像个男子汉,应该出去奔跑,“野蛮”一点,可是现在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听话,乖巧,很难做到释放男孩子的天性,加上男孩从小接触的几乎都是女性,学校里阴盛阳衰现象普遍。参加感觉统合训练,尤其拥有很多男老师的机构训练,孩子会逐渐释放天性,展现男孩子应该有的阳刚之气!
培养阳刚气质,爸爸和男孩必须做的15件事情

1、保护妈妈——“男子汉”的责任感
2、看英雄主义题材的电影、动漫——培养正义感、责任心
3、实现一个诺言——一诺千金重
4、一起谈论自己犯过的错误——敢作敢当
5、野外探险——培养冒险精神
6、拆装旧玩具或收音机——发扬探索精神
7、用另一种方法解题——发扬创新精神
8、旅行——眼界在旅行中开阔
9、和孩子一起运动——男孩要有力量
10、一起做家务——男孩有有独立能力
11、讨论理想——男孩要志存高远
12、做一件“不可能”的事——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开动脑筋去思考
13、研究模型的另一种玩法——发散思维的习惯
14、打工赚钱——一切从自食其力开始,每一件事都是修身的好机会
15、参加集体比赛——我们与合作者共生

   感觉统合的学习是学习一切的基础!
  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,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。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: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,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。
  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,其实不然。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,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,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。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,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,一旦超过这个年龄,将很难改变,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。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、注意力、情绪、自控能力、学习能力、逻辑推理能力、饮食、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。

评论